
“第十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嘉宾刘庆柱,国家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原主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本次论坛他作了题目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专题演讲,以下就是他的演讲摘要。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刘庆柱早期人类生存生长,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人的生存就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人类最早发生不是在温带是在热带非洲,人类为了进一步生存生长,从北非到了地中海,然后扩散到世界,今后在世界的几条大河流域发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在现在的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地域,距今快要七八千年前。然后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距今五、六千年前。
南亚次大陆古印度文明形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于五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有人说早期文明在草原地带,其实人类进入文明是从采摘到游牧,从游牧到农业,只要是传承下来的主体文明,一定要从游牧进入农业,农业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基础生业,是第一生业。关于人类古代文明历史发现说明,它们一般起源于大河流域中上游,西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华文明平分别形成于两河、尼罗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流域中上游或中游。
中国的大河流域古代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游,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自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伊始,历史的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行能是“同步”生长着的文明史。
就世界史而言,人类早期是“四大文明”,不是整个地球的各地同时形成种种各样的“文明”社会。中国古代文明不会像现在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各地“文明”同时泛起、“相互碰撞”。人类历史在八千年到五千年之间,世界的“文明”历史历程,不会在全世界同时全面着花,只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先后泛起。为什么世界文明生长是这样的,可是到我们研究中国文明史的时候就成了“同时”的“各处着花”文明,历史不是人们假设的那样。
既是险些同时存在着几个地域的差别文明,也要研究谁人文明是以后历史继续、延续、生长的文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华五千年不停裂文明”。最近我出书了《五千年不停的文明史》一书,我就想讲“文明”是什么,为什么“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停裂,不停裂是针对断裂讲的。
从人类社会历史来看,“断裂”就是老黎民眼中“断子绝孙”,也就是其“历史”切断了。从世界史角度来看,中国国家历史从未“断裂”,而世界上不少地域或国家的历史是“断裂”的。
不停裂的文明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另有,可是连续五千年不停裂的只有中国,中国之所以如此,就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一直存在,中华民族的今天仍然是在其固有的“根”与“魂”中生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与“魂”形成于以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域,这里生存着中国境内最为重要、最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文化”的文化遗产,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五千年不停裂文明”的4200年之国家都邑、国都所在地,也就是国家政治中心、经济治理中心、文化礼仪运动中心、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
从一百多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猿人、三门峡市会兴沟遗址出土距今约50万年的石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大中原地域之许昌考古发现的“现代人”化石(距今10~8万年)以及郑州、灵宝、南召等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它们与今后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之李家沟遗址(距今10500年)、裴李岗文化及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上下承袭。世界四大文明均源于大河流域,一般而言,大河上游因其阵势高不适宜人类生存,而中游比上游阵势低,又比下游阵势高,这对于人类历史的“幼年时代”是“宜居”的不高不低的地方。中国上古时代人们意识到,就“治理社会”而言,要选址于“社会”所在地之“中央”。其一,“地”在“天”之下,二者之“中”相对是“最近”距离,这样更便于“天子”从与“天”的最近距离,获得“天”的“指示”与“监视”,这因为中国古代人们信仰“人权天授”思想;其二,“地”之“中”对工具南北四方而言是等距离的,这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是最科学、最公正、最公正、最公允的选择。
“求中”思想应该起源很早,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考古发现了6400年前古墓,其中墓主人的工具双方各有1个蚌壳堆塑的龙、虎形象,墓主脚底下踩着北斗形象的造型,北斗下部有一块骨头(周髀),这是昔人用它测“中”的,它反映了至少64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开始追求“中”。今后,战国时代出土的《清华简·保训篇》,纪录了五帝时代的舜“求中”于“历山”,即上面所说的今河南濮阳。又纪录了王国时代的缔造者夏禹,让商汤的六世祖上甲微为其“求中”于河洛及其四周嵩山,于是“嵩山”成为五千年来的“天地之中”,以至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中国人所认同,也被国际社会所接纳,嵩山古修建群申遗乐成并被团结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遗产委员会命名“天地之中:历史修建群”即可佐证。这也就是王国时代的夏商国都为什么选址于黄河中游的大嵩山四周。
1963年陕西宝鸡发现的距今三千年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器底的122字铭文的“宅兹中或”(即“宅兹中国”)是出土文物中最早的“中国”之名佐证。这里的“中国”铭文实际上是指国家的国都要建设在国家的中央,这在先秦历史文献中也多有纪录。其实这也就是延续了虞舜、夏禹、商汤以来的国都选址理念,而且成为今后历朝历代的制度,也就是《吕氏春秋》所说的“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國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庙)”,《吕氏春秋》的“择中建都”,体现国家相对“工具南北”的“中”这个位置的至高至尊,同时也讲明了国家对“四方”的不偏不倚和公正。
从《史记》纪录的“五帝时代”,经夏商周至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时代的历代王朝国都均在“大中原”地域,这也就是“择中立国”的佐证。宋代以后金元明清历代王朝建都北京,仍然是“择中立国”的延续,大金王朝的国都就称为“中都”,他们认为“燕京乃天下之中”。
中原就是已往的中州。为什么禹那时候设九州?如果是偶数,就没有中,只有奇数才有中,因此其时设了九州,豫州在九州之中央,因此也称“中州”,中州地形是平原,故称这里为“中原”。
“中”的空间重要思想,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被最崇尚的。好比从“民间”来说,中国人最重视家谱、祠堂,它们划分置于家中正房(堂屋)与村子的中心地方。当人们在家里举行家宴时,中国人的传统是主人(家长或尊长)要坐中间。
过年时拍“全家福”照片时,尊长或“当家人”要坐中间;家中庭院(指“四合院”)衡宇的分配是尊长、“当家人”住在“正房”(“堂屋”),它位于庭院工具居中、坐北朝南的尊贵位置。四合院中,堂屋在院落工具居中北端位置,堂屋南部工具两侧摆设厢房,这体现了“家”之“中”的观点。
“中”是一个礼制的符号,它贯串于国家与黎民看法之中。从国家国都来看,北京中轴线以太和殿为基点,由此至永定门之间形成一条南北向轴线,其间由北至南先后为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正阳门,这就是明清北京城的至高无上的“中轴线”。因此,“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也是到处可以反映出来的,因而可以说是“中”是中国历史上“深入人心”的“文化基因”。
谈“中”就要详细到“中原”,谈中原也就要谈到黄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因为黄河在中国的大河大江中居于“中部”,黄河流域实际也主要在中游。中华史前文化,最主要的漫衍在黄河流域中游,从旧石器时代的河北泥河湾、陕西蓝田、山西芮城等地昔人类及秦岭地域、河南许昌与郑州等地“现代人”遗存,到新石器时代著名裴李岗遗址、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黄河与其他江河不太一样。
中国五岳有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西岳,南、北岳是衡山与恒山。五岳最重要的是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西岳。东岳是思想文化,中岳是国家文化,西岳是人文文化,因为我们的仰韶文化从西边过来的,西边的仰韶文化时代更早一些。
之所以说黄河文化是中国的根和魂,中国有句话叫大好河山,河山什么意思?就是国家。河就是黄河,山就是嵩山(唐代有人说是“西岳”)。以“天地之中”、五岳之“中岳嵩山”为焦点,从长安、洛阳到开封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国都工具轴线,此外在“大嵩山”四周的中国王国时代最早、最重要的夏商周国都均在这里。
中华民族的“根”是什么?根是“中”,“根”是空间,“根”在国家在中央。“魂”是什么?“魂”就是“华”,“华”是崇尚、信仰“华”(即“花”,北魏以前没有“花”字,“华”亦为“花”)的人群,也就是庙底沟文化的人群,他们也就是近代我们所说的最早“华人”。因此,中国有“中华”之称。
现在的“西岳”也就是因庙底沟文化的花卉纹彩陶而得名。庙底沟文化的焦点区在豫西、晋南、关中,这里是最早中国的“焦点地”。黄河称谓与黄帝的关系,我想讨论为什么“二者”都姓“黄”。
黄河可能是良久远良久远泛起,可是叫这个名字,他跟黄帝有关系,他是在一个大的历史配景下。黄河在商代的时候,在《卜辞》里叫“高祖河”。作甚“高祖”?高祖就是“国父”,每个王朝的第一个天子。
固然,王国时代没有,就是帝国有天子了。秦国说不清楚,秦国是按阿拉伯数字盘算,秦始皇、秦二世,这欠好说。通常不按阿拉伯数字盘算的,好比汉代的汉高祖刘邦,其他的天子,全叫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等。
同样,再换一个说法,唐代的第一个天子是唐高祖李渊,其后继者为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等等。《史记》中称“黄河”为“大河”,大相对小,河太多了,谁是老大?他是老大,这里河也包罗江。
《水经注》称黄河为“上河”,上是什么?有上就有下,或者上中下,也就是上中下“三六九”等,九等就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不管是三等还是九等,他都是老大。《汉书·地理志》称“黄河”,这是最早见到关于“黄河”的正史纪录。
回过来说,黄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获得认同?配景我下面再讲,讲之前我想谈谈为什么黄河一直引起重视。名字在中国的语言学和文字学内里很是有色彩,好比说“河山”代表国家,如“大好河山”,而国家是永恒的。“山河”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代又一代的“王朝”,因此有“山河易改,天性难移”的成语。中国的地理空间,河在中,江在南北双方。
淮河以南基本叫江,长江、闽江、赣江、珠江等等。辽河以北有吉林的松花江、黑龙江、鸭绿江。
在吉林以南,在淮河以北的都叫河。因此,“河”在中国的南北之中部,黄河又在中国的“河”之中间,其南有渭河、洛河、淮河等,其北有汾河、海河、辽河等。黄河有分区,分为上中下游,中游,根据区位,主要是中原文化,固然,我说的是“大中原”。
渭河是黄河第一个最大支流,渭河流入黄河中游。这样的话,长安、洛阳、开封是一条线,丝绸之路是一条政治之路,因此它起点随着首都走的,首都到哪儿起点到哪儿。黄河主要是中原文化,它的山也是以西岳、嵩山为代表。
黄河下游,主要齐鲁文化,主要是古代思想家的“摇篮”,有东岳泰山。黄河上游,主要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和合文化生长。在去年灼烁日报4月25日登了一篇文章,转载了《科学》杂志文章,这个在国际上很有名的杂志他上面登了复旦大学学者写的一篇关于西藏人与藏缅语系的泉源。这篇文章说:西藏人及使用藏缅语系的人群5900年左右来自黄河中上游,3900年前,脱离黄河从甘青地域南下到西藏去,文章的依据就是DNA与语言学研究的证据。
匈奴、鲜卑人认为黄帝是他们的祖先,考古学与遗传学研究结论蒙昔人是鲜卑人的子女。鲜卑人认为他们是黄帝子女。黄河中游应该是中国的人和“文”起源地。因此我们称“黄帝”为“人文始祖”。
最新的DNA研究结果,包罗南方人所具有的男子基因哪儿来的?主要是黄河中游地域的古代中原地域人群,其在南方人来自男性方面的DNA占80%多。关于黄河上游文明交流的问题,其实很早就有了工具交流,早期有青铜之路、玉石之路等。我们现在吃的牛、羊,用的铜、铁,基本都是通过黄河上游从地中海、中亚到了中国西部,从西部黄河上游传到内地。
固然,传过来以后我们很快就把他中国化,而把技术生长到世界领先水平,包罗宗教,释教也是,也是通过黄河流域过来。固然在魏晋以后又走长江一线,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可是主体是最早进入黄河流域的,因此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石窟漫衍在黄河流域。
丝绸之路上游也很重要,为什么重要?一个是引进,一个是把我们先容出去。丝绸之路也重要,也就是中国从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世界通过丝绸之路走进中国。为什么用丝绸代表工具方文化交流呢?衣食住行,中国人认为衣是第一位的。
中国人和动物的区别在衣不在食,为什么不在食?动物也用饭。为什么在衣?只要看看那糜烂分子老黎民怎么说,衣冠禽兽,反推理,如果你不贪污,你就是人,不管穿的优劣都是人。
只要穿上衣服不办人事,你就不是人,这就是“衣”的重要性。我谈这个文化,涉及到蚕丝,涉及到蚕的问题,首先蚕在远古时代中原地域已经存在(青台出土丝绸,双槐树出土牙雕蚕),中原地域有着五千多年历史蚕与丝绸历史。黄河上游丝绸之路,尤其是甘青段,很是重要,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很是重要。
山东的黄河下游,虽然是思想库,那里东周时代出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如孔子、孟子等,可是在那儿发挥不了作用,他们往中原去,孔子到魏国,居魏十三年。为什么到魏?魏在哪儿?魏在豫北,在濮阳,离哪儿近?就到了中原,进入中原要地。
下一步奔哪儿?下一步奔洛阳,洛阳什么地方?洛阳是东周国都所在地。孟子到大梁,就是开封。
开封在洛阳东边。为什么最后都往首都跑?思想家要想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你就要到国家平台上才气发挥作用。
汉武帝的时候就启用董仲舒,他提出独尊儒术。因为是守天下的时候,百家不是每家都一样,各有各的用途,可是最后都要通过中原、通过国都来实现。黄帝和黄河,一个是人,一个是自然,人脱离自然就没法发挥作用。黄帝的平台就是黄河,没有黄河也没黄帝。
可是没有黄帝,黄河也不能称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黄河是因为黄帝把它成为中国的一条母亲河,黄河又使黄帝成为中国的人文始祖。五帝的运动区域主要在黄河。黄河文化,适才的先容,从八千年的裴李岗到后继历史生长,组成文明三要素的工具,都会、金属器、文字都在中原地域最早泛起。
为什么黄河与黄帝二者都“姓黄”?因为“黄”是中国最尊贵的,泛起在什么时间?我说,“黄河”与“黄帝”的“姓名”基本都泛起在同一个时期,就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是从王国到帝国时期,中国的进一步生长需要进一步强化,强化国家的尊严。这个光求“中”不行,原来是“求中”,然后就泛起了“五方”,通过“工具南北”的“四方”才气烘托出“中”的重要。
“五方”空间的物质文化“实体”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土”最重要,因为“土”是承载“人”的,又是其它“四行”的“驻足”之地。五行当中——按现在的看法,“金”最值钱,可是中国人把“土”定成“中”。第三“中”就是所谓的“五色”之“黄”。
其实黄色不是太悦目,也不是太醒目,可是把黄色定为“中”。就是“五行”之“土”是黄色的。“黄帝”与“黄河”之“黄”实际上表现黄帝与黄河均居“五方”、“五行”、与“五色”之“中”。
关于“黄帝”“黄河”泛起的最早考古与文献质料基本在战国秦汉时代。我们的许多生态学家说黄河是因为黄河水浑了,到了汉代才更名字。其实他不明白,黄河所在的黄土高原可不是现代形成的。
获得中国科技大奖谁人刘东生先生,他说黄河至少有几千万年的历史,黄河历史也有三百万年多长。“黄河”和“黄帝”代表着我们的国家,他们(它们)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象征。如果现在光说根和魂。
【资料泉源: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等】主编:黎斐 执行主编:陈亮版权声明:《中国封面》在推介流传历程中难免泛起部门文章未能实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的情况。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置惩罚。
谢谢!邮箱:zgfmgzh@163.com。
本文来源:云开平台app官方-www.hebxidi.com